哈罗德模型

宏观经济学通常是动态分析,最早哈罗德(1939)所发表的“动态理论随笔”开创了经济学研究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先河,即古典动态分析。

理论基础

产品市场

考虑经济社会是一个简单经济,因此总需求(总产量)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t期家庭消费,表示企业t期总投资,s表示储蓄率: 社会总产量(潜在产出)由社会总资本(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构成),可以表示为 其中A为资本产出比(资本系数),即单位资本对应的产出,一般情况下,即投资形成的资本回报不可能在一期内实现。社会产能利用率可以表示为: 社会资本通过投资不断累积,可以表示为: d表示资本折旧率。由于投资通过(5)式的资本积累创造产能,以弥补可能的产能不足,因此投资必然与产能利用率相关(由于不存在投资的决定函数,因此需要构建投资的决定函数):

都大于0,大于0表示产能利用率越高市场需求越旺盛,越容易引发企业家们的投资热情,从而投资率就越高,大于0表示只由当上期生产效用大于时投资人才会追加投资。

劳动市场

在给定的资本设备下,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产量,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可以表示为: 表示劳动生产率,与资本系数A不同,其是一个变量,可以理解为单位劳动力的产量,x表示外生的技术进步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劳动力供给的外生增长率可以表示为: n为外生的劳动力增长率。

市场均衡

保证增长率

对于产品市场由(1)和(2)式可得: 即社会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决定了社会总需求,进而决定总产量。产品市场均衡时(即产品市场出清)有,有,对(5)式两侧同时除以有: 其中k表示资本增长率,为,即为保证增长率。

刀刃问题

哈罗德在提出保证增长率的概念后,进一步考虑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经济社会是否可能因自己的内生增长机制而自动趋于保证增长率,其认为,当经济稍微偏离这一增长率(或供求稍有不平衡)时,它将离均衡越来越远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实际增长率高于保证增长率,此时企业看好市场前景,因此会加大投资,然而,企业的投资在增加自身生产能力的同时,也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而且A<1,而1/s>1,因此投资增加所带来的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值要大于社会总供给的增加值,这就会导致需求得不到满足进一步带来经济过热的扩大。而经济过热的扩大则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力度,使得企业离供需平衡越来越远。相反,如果社会出现供过于求,企业会减小投资,而投资减少带来的需求减少大于产能减少,于是供过于求的非均等将进一步扩大。哈罗德将这一现象成为“刀刃问题”

从数学角度来看,刀刃问题实际意味着哈罗德模型是不稳定的,由(4)(6)(10)有: 代入(6)式有: 对该动态系统进行分析,另,其中的稳定状态,于是(13)式可以写成: 可以看出为使为正值,只有,即,因此系统(13)实际上是不稳定的。

劳动市场均衡——自然增长率

哈罗德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指当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或劳动力市场出清)时经济社会所体现出的GDP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等于劳动力供给增长率和技术增长率之和。

推导过程如下,劳动力市场出清时有: 此时,(7)式可表示为: 写成:,其中为产量的增长率,将(8)、(9)式与之一起代入(16)有: 由(16)式化简可得: 公式(18)意味着按总值增长率[1]来衡量,自然增长率等于技术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之积。可进一步写作:

由此可知,自然增长率也为一常数,约等于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增长率之和。当经济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就业市场就会形成过剩的需求,反正,失业问题就会产生。

非平衡增长问题

上述分析为了使得产品市场出清,经济社会需按保证增长率增长,而为了使劳动力市场出清,经济社会需按自然增长率增长,于是,即使我们假定经济按照保证增长率增长(即忽略刀刃问题),除非 能够成立,否则仍然会面临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问题存在。现实中,我们没有理由相信(20)中各项系数恰好相等。这就产生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非平衡增长问题。

通过引入经济社会的供给侧,哈罗德的分析可以看作是对只注重需求分析的凯恩斯理论的补充。然而,尽管引入了供给侧使经济产生了动态,但这种动态却是不稳定的。这与现实中我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并不一致。现实中,尽管经济是波动的,但这种波动通常围绕某个中心(或稳定状态)。而不至于发散和扩大,正因如此哈罗德模型并不能真正解释经济波动及增长现象。
  1. 所谓总值增长率及增长率+1,即本期产量与上一期产量之比 ↩︎

哈罗德模型
http://xingyuan1997.github.io/2023/12/12/哈罗德模型/
作者
Xingyuan Feng
发布于
2023年12月12日
许可协议